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东北大鼓创作与表演人才培养》结业演出圆满落幕
11月29日10时,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东北大鼓创作与表演人才培养》结业演出于影院礼堂隆重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委书记许德胜,鞍山市非遗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鞍山市演艺集团董事长刘仁智,辽宁省《幸福老年报》副主编王新斌,《绥化日报》主编刘福申,盛源映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胡志刚,国家级复州东北大鼓第六代传承人、国家级非遗复州东北大鼓传承人、瓦房店复州东北大鼓艺术协会会长陈世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北大鼓代表性传承人霍大顺,国家民族管弦乐协会三弦专业委员会会员王厚铁。本次活动由文学院*委副书记秦宏大主持。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结业仪式与结业汇报演出。
首先进行结业仪式。
仪式第一项由《东北大鼓创作与表演人才培养》项目学员代表宣读贺词。一封封的贺词表达了每一位参与人员对东北大鼓发展前景的乐观态度。
仪式第二项由许德胜老师致辞。他表示学校对东北大鼓的传承高度重视,并将运用现代化传播技术,培养相应人才。学员们也应当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德艺双修的东北大鼓传承人,讲好东北故事,助力中国梦,让东北大鼓唱响世界。
仪式第三项由霍大顺代表全体教师讲话。首先,关于我校对东北大鼓的大力支持,他表示衷心地感谢。随后,他对学员们在学习中的努力进行了肯定。最后发出倡议,希望同学们可以积极地弘扬中华文化,做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仪式第四项由瓦房店市文化馆副馆长金佳蕊代表全体学员讲话。对于学习东北大鼓的过程,金佳蕊感慨万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她对自己的激励
随后是学员们的汇报演出。
表演者们在《家风国风紧相连》中以独特的唱腔娓娓道出了“正家风”才能“树国风”的道理。
“杨家将”的故事在北宋中叶便广为流传,也为《杨家将》这个节目增添了历史感。
《绣红旗》表现了人民因解放而喜悦,《红梅赞》所表现出的高亢坚定都激发了观众们的爱国热情。
对于耳熟能详的《十二生肖》,创作者们别出心裁地对故事进行了再加工,向观众呈现了更新颖的故事情节。
东北大鼓曲调和三弦结合出的《昭君出塞》、《西厢记》、《学费的“隐情”》,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将八处景色完美融合,以绝妙的意境带领人们走进复州历史的《复州八景》,更因乐器的相互配合而更加引人入胜。
红旗飘扬,信心坚定。《长征——红*不怕远征难》以特有的长征精神激励着在场每一位同学奋斗不息、无坚不摧。
本次活动秉承“传承大鼓曲艺,弘扬中华文化”的主题,以新颖多样的形式和寓教于乐的态度激发了同学们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热情。从开班仪式至今,参训学员们勤奋刻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展现出了东北文化的魅力。东北大鼓不仅是东北的地域文化,更是中华曲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应当调动自身积极性,争做中华文化的弘扬者,引导文化遗产良好发展。
文学院
团委新闻中心
审核人:王峰
焦新竹
文字编辑:代彬彬
迟淑媛
图文设计:王雨欣
校对编辑:李韫同
孙雨欣
尚志笃行博雅乐群
活动现场直击,幕后跟踪报道
团学建设动态,师生服务在线
博览文学之精深
共赏雅人之深致
博雅文苑
期待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