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店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事发大连街头老人颤颤巍巍摔倒扶不扶折返
TUhjnbcbe - 2025/1/23 21:43:00
北京最佳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11月29日上午,大连瓦房店市第二初级中学门口路段。一位腿脚不利索的老人独自在上坡路上行走,突然一个趔趄失去平衡摔倒在地,一时无法自行爬起。此时,原本走在前方的一位大哥穿过马路将他扶起。据目击者描述,最开始听到很快的走路声,抬头发现是个老人,没想到走着走着还摔了。

通过拍摄画面可以发现,大哥将老人搀起后,边用身体支撑边询问他能否站起来,并向旁边一辆减速慢行的白车解释(老人)是卡倒了。该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小部分“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的议论,但大多网友的评论都彰显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素养:人间自有真情在,莫把他人想太坏。

老人摔倒,谁来搀扶“未来的我”?

随着视频在社交平台上的发布,本次事件中大哥伸出援手的行为得到了网友的一致赞颂;与此同时,“是否因为有人拍才敢扶”却成了坊间热议的焦点话题。

一方面,“好人法”的制定还待从法律、社会、制度三个层面加以摸索;而另一方面,“怕被讹”、“坏人变老”成为部分消极看客群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法门。

《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中提到:“对老年人形象的妖魔化,给每个人是否已为老龄化社会做好社会心理上的准备打下了一个问号。”随着监控设备的兴起、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的普及运用,为“扶起”的双方都提供了确证,而非陷入一场关于真相的漫长拉锯。在饱有切实影像的时刻,人心向善这一本质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当老人摔倒在面前,一边是中华传统文化血脉中守望相助、尊老爱幼的善意回响;一边是依旧警惕、避免麻烦的防御心理,行为选择也受到限制。但随着公共政策与社会法度的巩固与完善,媒体对舆情的长期正确引导。作为广大公众的一员,我们不妨试着将自我定位从旁观者转为事件主体。而彼时“扶不扶未来的我”,也就成为了一句掷地有声地叩问。

1
查看完整版本: 事发大连街头老人颤颤巍巍摔倒扶不扶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