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店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全省法院司法为民工作综述庆祝新中国
TUhjnbcbe - 2025/1/18 19:47:00
                            

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的根本宗旨,不管形势怎么变、条件怎么变、环境怎么变,都要坚持司法为民不动摇。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

近年来,我国社会矛盾纠纷类型、特点、规律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矛盾纠纷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客观上要求解决矛盾纠纷的机制必须多层次和多元化,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基本原则之一,被写入《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中,以人民为中心,方能精准把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

全省法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打造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创新司法服务载体,为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今年7月,建设中的法库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

0

1

诉讼服务:

新理念新窗口新突破

年,对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该院实行立与审分离,撤销告诉申诉庭,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立案庭。

提起立案庭从无到有的过程,时任立案庭法官的周长征(现已退休)记忆犹新:“有立案庭之前,来打官司的人挨个儿法庭问,自己的案子该在哪个庭立……那时候还不叫诉讼服务中心,叫立案大厅,因为场地受限,几张办公桌在一楼一字排开,遇到人流高峰期,整个大厅人声鼎沸、嘈杂热闹……”

17年间,全省各级法院不断拓展诉讼服务功能,服务事项从分散到集中整合,服务方式从后台到前台转型,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缩短了立案起诉时间,基本实现了“事务一站清”“最多跑一次”“办事不用找关系”的服务目标。

“我们总说看一个家庭是不是整洁干净,进了客厅就有所感受,一个法院是否舒适、便民,在诉讼服务中心一定能找到答案。”省高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主任杜春杰如是说。

今年7月初,记者走进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余平方米的办公区域宽敞整洁、设置合理、设施齐备。专职诉讼引导员热情贴心引导;立案区、书写区、调解区、执行事务服务区划分明显,且更具舒适度和温馨感;诉讼辅导、立案服务、调解服务、司法公开各种信息内容齐全、简洁明了;立案查询、约见法官、财务结算、材料收转、判后答疑、文书送达等21个窗口服务耐心细致、规范高效……记者体验发现,填表立案仅需五六分钟。

沈河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唐玲称,年全年,该院共受理各类案件件,当场立案率达98%。

今年7月,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导诉台工作人员回答群众咨询

全新的诉讼服务方式让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和司法效率的期待有了实现路径,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直接、更实在。

成绩的取得,来自“一张蓝图绘到底”。

省法院始终积极适应新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把改造、构建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作为推进工作创新的重中之重,并把诉讼服务的优化升级作为着力点和切入点,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来到法院的第一道窗口时就能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年3月,省法院出台了《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便民二十条措施》《关于落实〈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便民二十条措施〉的具体实施意见》。

——年8月,省法院下发了《关于立案大厅改建为诉讼服务中心的通知》,决定把全省法院立案大厅统一改建为诉讼服务大厅,确定诉讼服务中心应具备诉讼服务、纠纷化解和案件分流3大类23项职能。

——年,全省法院改、扩建诉讼服务中心8万余平方米。年6月,省法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着重将诉讼服务功能向网上线上服务拓展,加快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转型升级。

——年年底,省法院制定了《关于推进全省法院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方案》,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学群在全省法院“一化两中心”建设工作部署会上提出,针对群众需求和诉讼服务中的难点问题,年全省法院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在管用、实用、耐用上动脑筋,以科技为支撑,广泛借助互联网技术、5G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实现诉讼服务的创新发展。打造一流诉讼服务中心,要做到总体上有品位感,功能上有完善感,布局上有雅致感,氛围上有文化感,风格上有特色感,科技应用上有高端感、服务上有温馨感、便捷感。

成绩的取得,更来自“撸起袖子加油干”。

——截至年底,短短8个月时间,全省法院一小时内和当日立案件,占立案总量的84%。个法院(共个)建立了提供“一站式司法服务”的诉讼服务大厅,全省法院立案信访窗口都完善了诉讼引导、立案审查、立案调解、救助服务、查询咨询、材料收转、判后答疑、信访接待等8项职能。

——自今年3月起,大连中院陆续上线使用智慧审判、智慧执行、电子卷宗等系统,完成了集中送达云平台与新的审判系统的对接,导诉工作和热线工作进一步深度融合;瓦房店市人民法院形成以诉调对接中心、快审速裁中心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三大中心布局,建成了功能完善、设备齐全、制度健全的一站式司法为民工作平台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面对场地、资金紧张等现实问题,阜新市两级法院积极取得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两级法院在场地、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全部由地方党委政府帮助解决……

——截至今年6月底,据《全省法院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阶段性情况汇报》显示,全省个中级、基层法院和2个派出法庭的建设进展情况:诉讼服务中心建设采取新建方式的19个,采取改扩建方式的97个。规划建设总面积平方米,相比建设前增加面积平方米,院均面积平方米。截至目前,已经开工建设的有38个,完成场地建设的有28个,正在履行手续的有50个。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法院紧紧抓住信息化带来的新机遇,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司法业务深度融合,现在正昂首阔步地向着全面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迈进。

今年7月,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法院立案窗口工作人员接待当事人

0

2

“流动法庭”:

进社区下村屯到工厂

在我省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相当一部分群众的生活水平还不高,人民法院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仍然不能充分惠及这些地区的群众:打个官司至少要去法院(法庭)三四趟,既耽搁时间,又多花路费。

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创新理念、不断完善便民利民措施,是提高人民法院工作效率、优质高效服务群众的必然选择。

“基本解决老百姓‘诉讼难’问题”成为省法院党组确定的年工作的“十个新作为”目标之一。为了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切实解决偏远地区人民群众“诉讼难”问题,省法院将研发新型巡回审判专用车提上日程,组成多个调研组分赴全省各级法院,全面了解基层需求,广泛征求基层意见。

年8月21日,省法院举行全省人民法庭配置巡回审判车启动仪式,台专门定制、功能齐全的智能化巡回审判车统一发放给全省57个基层人民法院,分配给人民群众司法需求最大、装备最薄弱的人民法庭,相邻法庭可以资源共享,以此扩大巡回审判范围。购置车辆所需的万元资金,全部由省法院统筹解决,像这样量身定制、批量发放巡回审判车,当时在全国法院尚属首例。

省法院立案一庭庭长李光告诉记者,结合现代司法理念的法庭装备要求,巡回审判车内设有审判席,原告、被告席和旁听席,配备了完全抗震的全固化可升降车载电脑、速录机、打印机以及录音录像、电子监控设备;侧面车窗和车顶分别设有大型液晶显示器和LED显示屏,可配合车载智能逆变电源系统随时播放法治宣传片,相当于一个集立案、开庭、调解、送达、庭审同步录像、法治宣传等功能于一身的智能化“流动法庭”。

全省法院干警将巡回审判车开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用群众“听得懂、看得明、信得过、靠得住”的方式解决各类纠纷……

年5月一个春夏交接的清晨,寒气未尽,雾气萦绕。7时刚过,一辆车身上写着“巡回审判车”的面包车打着双闪,平稳地向北镇市廖屯镇陈屯村驶去。从年年末开始,这辆车经常在北镇市的田间地头或乡村集市出现,这些法院的工作人员又被老百姓们亲切地称为“田埂法官”“草帽法官”。

车缓缓地停在一块刚刚播种的玉米地旁,调试完毕后,法官王贵权和书记员崔剑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开庭的各项资料,等待着原、被告双方到庭。当天审理的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原告身体不便,被告正值农忙脱不开身,北镇市人民法院沟帮子法庭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的特殊情况,特意为此案申请了巡回审判车,让当事双方省却了来回奔波的辛苦,也加快了案件审理的进度。通过法官耐心细致的工作,最终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握手言和,化解了长期以来的矛盾。“以前认为到法院办事麻烦,现在看来‘打官司’还挺简单的。”庭审结束后,原、被告双方异口同声地说道。

“全省多家法院开展了巡回审判活动,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此举受到了广泛好评。”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安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宗胜点赞了巡回审判模式。他认为,这种灵活的审判模式切实能够收到解民忧、释民惑、排民难的良好社会效果。

在法库县人民法院大孤家子法庭庭长王晓伟看来,把法庭搬到田间地头使案件的审理更方便,体现了效益理念,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审理一件案教育一大片”。

“巡回审判车第一次开到大孤家子村的时候,村民们对这个新鲜事物很好奇,开庭时他们围在车周围抻着脖子看、竖着耳朵听,他们在现场了解到了审判程序,甚至在庭后还参与到案件内容的讨论评判。”王晓伟说,老百姓看得到名副其实的公平公正,听得到细致入微的以案释法,“流动法庭”成了法治宣传教育的新载体。

进社区、下村屯、到工厂,法院、当事人家两头跑——这是每台巡回审判车的共同轨道。

据统计,台巡回审判车发放后的3个月时间里,使用达次,巡回审判车的使用情况统计没有涵盖调解次数和查证次数,如果把这些加上,恐怕远不止次……巡回审判车的使用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法治之花开遍我省的每个角落。

基层稳,则天下安。

李光表示,巡回审判作为一项贯彻“便利群众参与诉讼,便利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原则的法律制度,合理照顾和解决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法院的司法资源得以更好地利用,打通了司法便民、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

让群众少跑路、少花钱、少受累——全省法院创新和丰富司法为民载体,连着的是“为人民司法”这5个字。

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年改造后的诉讼服务窗口

0

3

多元解纷:

搭平台请进来走出去

年,《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提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14年来,全省法院倾力构建诉调对接工作格局,从理念到制度,从队伍到机构,从程序到保障,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实践的动力。

在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中,省法院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委政府的支持贯穿始终。

年,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公开招标关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创新项目课题,省委政法委中标,省法院全程参与调查研究,并在形成的《诉调对接平台规范化建设》中提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涉及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是具有广泛社会性的系统工程,而不是法院司法审判一家的事情。

同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辽宁省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责任分工方案》,树立了党委政府主导、司法引领、社会参与、多元并举、法治保障的现代纠纷解决理念,明确了全省近40个党政机关的责任分工。

“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提出,法院要发挥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我们在工作中也是准确地把握了这一职能定位。”杜春杰表示。

“搭平台、请进来、走出去”,简简单单的九个字,概括出了目前我省法院构建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特色。

“搭平台”,指的是与行政机关、人民团体、行业组织、专业调解组织等单位合作建立诉调对接机制,搭建起范围广、层次高、效果好的多类型纠纷联动解决平台。自年至今,省法院陆续与省司法厅、省工商业联合会、省妇联、省总工会、中国保监会辽宁监管局、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交通厅、省消费者协会、省民政厅等32家行政机关、行业组织建立了有效的对接机制,全省80%以上的法院建立了诉调对接中心。

“请进来”,则是建立聘请特邀调解员制度,将各类社会资源请进法院,让他们借助法院的平台各展其长,助推纠纷有效化解。省法院出台《关于在全省法院建立聘请特聘调解员制度的意见》《特邀调解员管理办法》后,各级法院积极落实聘任工作,目前全省共聘请特邀调解员余名。

“走出去”,指的是法院主动延伸审判职能,大力加强与街道社区、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基层单位组织的沟通合作,通过让法官从“坐堂问案”走向社区服务,构建起以基层单位为工作平台、以基层法官为桥梁、以化解各类矛盾为目标的联动网络。

年以来,全省法院通过多元化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超过40万件,占一审民商事案件的15%以上。

在全省法院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中,各地法院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新路子。汇集各种纠纷解决力量,让简单的纠纷简单解决,有效配置纠纷解决资源,平衡纠纷解决的公平与效率,形成常态化的长效工作机制,让人民群众真切体验和获得改革的“红利”。

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得胜法庭建立的“调解志愿者库”远近闻名,该机制将司法服务有机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平台。

年9月,得胜街道派出所联系开发区法院,希望法院联动调解一件剪不断、理还乱的事——西金村村民老徐在玉米地放羊时丢失了一只种羊,多方打听之后,他得知得胜村村民郝大姐当天从玉米地牵走了一只羊,虽然郝大姐多次解释自己只是将羊拴在了树上,并没有牵回家,但老徐坚持认为郝大姐的行为是盗窃。派出所调查后认为郝大姐盗窃证据不足,老徐不认可,三番五次到派出所闹情绪,要求郝大姐赔偿他元,双方始终达不成一致意见。

得知这一情况后,开发区法院立即启动诉调对接程序,根据老徐家庭困难等情况,指定“调解志愿者库”的义工调解员参与调解。义工调解员通过上门慰问、帮扶救济拉近距离,法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释法析理,取得了老徐的信任,老徐最终接受了诉前调解的建议。紧接着,法官与义工又一同到郝大姐家做调解工作,最终郝女士同意补偿老徐元,义工组织通过救助形式帮扶了老徐元,使这一纠纷得以圆满化解。老徐两口子拿到元补偿款,乐得合不拢嘴,还要把其中的0元捐给义工组织。

年以来,开发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通过诉调联动共解决各类纠纷件,综合调撤率达到85%,而完成这些解纷任务仅仅占用了全院10%的审判资源。

针对矛盾纠纷主体多元、类型多样等特点,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将物业、医疗、旅游、保险等7家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的行业协会吸纳为法院特邀调解组织,形成了覆盖不同行业领域和纠纷类型、专业性和规范性较强的类型化纠纷化解体系。同时,联合沈阳市律师协会及驻区优秀律所,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开设律师调解室,开展高质量的律师义务诉前调解工作。今年以来,成功调解化解纠纷余件,调解的专业优势初步显现。

在法库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协调下,法库县人民法院驻辽宁法库经济开发区综合调处工作室正式成立,这是此前“请进来”(沈阳市律协)为企业进行“法治体检”的延伸,也是“走出去”落实司法为民的又一记实招。

后记

今年7月,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召开,会议聚焦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学群提到,我省法院将着力构建“互联网+诉调对接”新格局,不断完善在线调解平台功能,实现多元化解从“线下”向“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的转型升级,使“诉讼服务小窗口”成为“化解矛盾大平台”。

“说到底,老百姓到了法院,不是参观享受诉讼服务中心硬件变化带来的舒适,而是解决‘诉’的问题,如何能用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去解决矛盾纠纷,是我们要去实现的目标。”杜春杰这样说。

“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引领着全省法院继续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最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来源:辽宁法制报

声明: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省法院司法为民工作综述庆祝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