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的脑袋、肥美的体态、绚烂的斑点,这只可爱程度可以和大熊猫媲美的小家伙是谁?它是正经八百的大连“土著”,而非水族馆中展览的外来物种。它世世代代从遥远的西太平洋洄游而来,只为到大连结婚生子。它自古以来便在华夏繁衍,但鲜有人知。它就是去年刚刚晋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中华国宝——斑海豹。
中华斑海豹、学名西太平洋斑海豹,是唯一在我国海域繁衍生存的鳍脚类动物。关于它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的《山海经》。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壮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为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在古人的记载中,斑海豹是东海里的华夏神兽。而在现代社会,斑海豹则是代表大连的一张城市名片。
斑海豹族群在全球都有分布,在8个繁殖区中,大连是最南端的一个,在大连繁殖的斑海豹也被称为“大连斑海豹”。
每年10月份左右,大量的斑海豹开始成群结队地从太平洋洄游到大连的渤海海域,大连风景宜人、海水温暖,在虎平岛、蚂蚁岛以及长海县周边的浅滩和礁石上经常能够看到这群海豹慵懒憩息的身影。到了1~2月,海面上开始冻结成冰,海豹妈妈就能上岸安全产崽了。3月份以后,近海浮冰开始融化,小海豹会尝试在海边的浅滩上学习觅食小鱼小虾,自力更生。直到5月初夏,它们才离开渤海,踏上重返太平洋的漫漫旅途。
斑海豹的一生几乎都在水中度过,只有繁衍、哺乳、换毛时会长时间待在岸上。纺锤形的身材、蹼一样的鳍脚为它带来了7.5m/s的游泳速度,比人类最快的菲尔普斯(2.9m/s)高两倍多。但在岸上的时候,短小的四肢却带来了行动上极大的不便,以至于造成了斑海豹“过分谨慎”的性格:稍有一丝风吹草动,就一个猛子扎到海里去不见踪影了。这种过度警觉的现象直接导致了每年都有不少的斑海豹幼崽,因为母亲的突然离去而早早夭折。
斑海豹宝宝刚出生时只有10斤左右,体态瘦小,身上还没有长出斑点只有一身毛茸茸的白色胎毛。因此也被称为“白袍海豹”。这个时期的小海豹十分虚弱,起码要经过妈妈1个月的哺乳喂养,才能达到我们所见的圆滚滚的状态。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弱小无助的斑海豹宝宝生存率极低,除了面对饥饿与严寒,还要祈祷不被那些利欲熏心的偷猎者发现。
从上世纪起,大规模的偷猎、污染、海运开发对斑海豹及其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逆的影响。在年辽东湾斑海豹族群数达到顶峰约头,而年只剩下头,年之后官方统计的数量进一步降低,最低时不足头。
为了拯救这些可怜的小家伙,年经大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年又成功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在旅顺双岛和瓦房店长兴岛的监测站,专门用于搜集打捞那些滞留在浮冰上的斑海豹宝宝,留在监测站内进行人工喂养,等到4月份再将其放生大海。从年至今,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已累计救助斑海豹数百只。
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大连本土的特色物种。年斑海豹因其稀缺性被评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夜之间,大连人忽然发现自己身边竟然隐藏着这样一群国宝动物。在地铁、在商场、在电视机上,斑海豹那憨态可掬的身影频频出现。
从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更多的人了解到斑海豹与大连的关系,他们很快便喜爱上了这种可爱的小动物。相应的,不少人也惊讶于斑海豹族群濒临灭绝的生存现状。保护海洋环境、爱护斑海豹的共识逐渐在人们心中产生。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