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新闻网讯(记者郑阳)身为一线科研工作者,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持续聚焦科技创新。《关于建立微电子区域性创新基地的建议》和《关于支持沈阳建设“轴承全生命周期研究评价设施”的建议》是他为今年两会准备的两份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
谈到《关于建立微电子区域性创新基地的建议》,孙东明说,目前我国在光电、存储、处理器及封装等微电子的前沿领域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瞻性、引领性科学技术,具备了实现“换道超车”的特征节点,为形成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产品的自主发展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在高密存储、量子芯片、柔性电子、碳基电子、热电制冷等芯片技术领域,在北京、上海、深圳、合肥、西安、沈阳、成都等地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创新区域。他说,沈阳利用科技创新资源集中的优势,积极发展先进电子材料和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产业,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在新型电子材料、真空装备、碳基芯片及热电制冷芯片等领域,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器件及工艺技术体系,有望实现芯片材料、技术及装备产业化目标。孙东明建议相关部门瞄准微电子技术领域的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变革趋势,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按照创新链、产业链加强系统整合布局,形成功能完备、相互衔接的创新基地,聚集一流人才,增强创新储备,提升创新全链条支撑能力,奠定实现重大创新突破、培育高端产业的基础。
谈到《关于支持沈阳建设“轴承全生命周期研究评价设施”的建议》,孙东明说,轴承被称为“高端产品的关节”,是能够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产品。我国拥有庞大的轴承产能和规模,中低端轴承在生产、销售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仅在少数尖端领域突破了国外封锁,大量高端轴承仍依赖进口,反映出我国中低端轴承产能过剩,高端轴承产能不足的现状。为实现高端轴承自主可控,位于沈阳的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经过多年持续技术攻关,通过大量实验室研究和工程化试验,揭示了氧含量对亚微米稀土钢性能提升的决定性作用,突破了生产工艺不能顺行和性能不稳定两大难题,成功细化夹杂物到亚微米尺度,开发了亚微米稀土轴承钢的制备技术。目前,沈阳市正在筹建轴承全生命周期研究评价设施,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发的精密轴承已初步具备进口替代能力,并已在高端轴承用材料及制造技术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部分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孙东明说,除材料领域,高端轴承还涉及设计、高精度加工、轴承制造等技术难题,涉及一些交叉学科如疲劳与破坏、润滑学等,因此我国高端轴承技术距离全面赶超世界一流水平依然存在差距。轴承全生命周期研究评价设施落户沈阳,将有利于优化整合东北地区轴承相关的创新资源供给和产业生态升级,与哈尔滨轴承、瓦房店轴承为代表的国内顶级轴承产业集群形成产学研用有机互动,打造成为国家轴承研发基地和测试中心,同时作为高端轴承小批量生产基地,支撑国家高端轴承自主可控制造,推广高端轴承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盾构机、高端机床等方面的应用。